全国人大代表叶青在一次讲座上回答大学生提问时,建议大学生毕业后去养猪,特别是对于出自农村的大学生来说,风险投资小。他还声称什么东西贵就干什么。
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:卖了猪的钱交了学费上学,回头念完书了,回来还是继续养猪,那还念书干嘛?有时间专门研究养猪好不好呢?其实这种疑问,恰恰是对这位老师遍地开花的职业引导的反驳。如果都如其所建议的那样,看到什么贵就干什么,一窝蜂地跟风,最终的结果往往会是一事无成。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,比如去年大蒜很贵,于是很多人开始种大蒜,今年价格便宜,一片唉声叹气,这就是跟风的结果。没有科学的规划,没有严密的计算,有的只是看别人挣钱自己就要跟上的跟风,最终只能品尝别人剩下的苦果。
针对很多学生不知道毕业之后应该干啥,或者能够干啥,很多学校在学生即将毕业的时候开了诸如职业生涯规划之类的课程。这种规划,实际上就是为了帮助学生避免陷入到跟风之类的社会投资上。而一个合格的职业生涯规划,是从一开始就有目的地进行创业或者抉择,即便在这个过程中有失败,有痛楚,那也是为了未来某个方向的努力打基础。这样的付出终究会在未来获得一定回报。
然而,现实却是,很多学生缺乏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,毕业后到底“乱闯”,俨然如这位老师所言,什么贵就干什么;但实际上,他们没有经验,对市场不了解,对困难缺乏足够的认知能力,几番打击下来后,初期所具有的锐气消失殆尽,留下的只能是无奈的叹息。或许,直到撞到“南墙”了,他们才能发觉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。而这个时候的折回,固然不算晚,却也失去了诸多美好的时光。
所以,对于这位领导兼老师的“什么贵就干什么”的建议,笔者认为应该保持谨慎地传播。学生们自己有这种想法,或许只能通过实践来改变,但如果老师都有这种理念,那给学生们带来的将是一个带着主观性的引导。而这个引导又会因人而异,如果学生们听信了他的建议,那受伤的将不仅仅是学生们有限的青春,还有教育的权威。